中國東晉墓碑。俗稱小爨碑。在雲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學校園內。碑立於東晉大亨四年,實為義熙元年(405)。墓主人爨寶子不見史籍記載。據碑文知系建甯郡同樂縣(今雲南陸良縣)人,官振威將軍、建甯太守,23歲卒。碑文內容對研究爨寶子本人歷史和其政績以及建寧郡屬官設置等有重要價值。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碑通高1.90米,寬0.71米,厚0.21米。碑額刻“晉故振威將軍建甯太守爨府君之墓”。碑正文113行,每行7~30字;碑末刻13名建寧太守屬官的職務與姓名,共約400字。除題名末行最後一字缺損外,其餘字跡尚清楚。碑左下方刻清咸豐二年 (1852) 南寧知府鄧爾恒跋,記述碑的出土及移置經過。碑文書體介於隸楷之間,為書法史上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典型例證。

爨寶子碑

  此碑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曲靖城南35公裡的楊旗田出土,咸豐二年(1852)南寧知府鄧爾恒移置城北門外武侯祠,嵌之壁間。1937年移碑於曲靖第一中學校園內並建碑亭保護。1962年國傢撥款修繕碑亭,加固碑座。1989年改建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