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生卒年不詳。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十三年(754)登進士第。肅宗寶應元年(762),侯希逸為淄青節度使,聘為其幕中從事。代宗永泰元年(765),侯希逸為其部將所逐,韓翃在長安閒居10年。大曆後期入汴宋節度使田神功、田神玉幕,後又佐李希烈、李勉等節度使幕。建中初年(780),德宗親自點名用他為中書舍人,並因當時有兩個韓翃,特為批示指明是詠“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詩)的韓翃,可見其詩名之盛。約在貞元初去世。

  韓翃在大歷十才子中,與錢起、盧綸一樣,存詩較多。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對他評價很高,說“韓員外詩,匠意近於史,興致繁富,一篇一詠,朝士珍之”,又說“方之前載,芙蓉出水,未足多也”。清代翁方綱《石洲詩話》亦稱:“韓君平風致翩翩,尚覺右丞以來,格韻去人不遠。”他的詩工整清麗,多流連光景和唱酬贈別之作,流傳名句甚多。如“雨餘衫袖冷,風急馬蹄輕”(《送故人歸魯》),“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傢”(《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落日澄江烏榜外,秋風疏柳白門前”(《送冷朝陽還上元》),“蟬聲驛路秋山裡,草色河橋落照中”(《送王光輔歸青州兼寄儲侍郎》)等,都可代表其風格。但總的說來,較多地註意詞藻和技巧,缺乏深刻的社會內容。

  今存《韓君平集》3卷。事跡見《本事詩》、《新唐書·文藝傳》、《唐才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