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著名匯刻叢帖的宋拓本。又稱《淳化閣帖》或《閣帖》。此部全10卷,每卷1冊,剪方裱,共551頁,每頁縱25.1釐米,橫13.1釐米。

  北宋淳化三年 (992),宋太宗出內府秘閣所藏曆代名人法書,命侍書學士王著編次為10卷,摹勒棗木板。每卷末刻篆書款:“淳化三年壬辰歲十一月六日奉聖旨摹勒上石。”大臣進登內府,賜拓本1部。閣帖內容豐富:1卷是歷代帝王法帖,2、3、4 卷是歷代名臣法帖,5卷是諸傢古法帖,6、7、8卷是王王羲之書,9、10卷是王獻之書。其中有某些真偽雜糅,錯亂失序處,但將歷代名跡匯於一帙,且摹勒精細,成為後世“法帖之祖”,對於古代書法名跡的保存與流傳起到瞭重要作用。

  此閣帖每冊前後鈐“乾隆禦覽之寶”和“懋勤殿定章”。舊藏內府,現藏故宮博物院。

  閣帖刻後不久即毀,後人重刻者屢見不鮮,以明代顧從義、潘允亮、肅府3種刻本及清代費甲鑄西安刻本較為著名。宋刻宋拓本今存世稀少,此內府舊藏宋拓全本彌足珍貴。

《淳化秘閣法帖》冊(宋拓本,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