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城市的公共文化設施。它收藏和展出許多珍貴文物和標本,並有大量的觀眾。因此,博物館館址的選擇關係到博物館建成後能否很好發揮收藏、陳列、教育和研究職能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等問題。

  館址選擇所應依據的幾項主要原則是:

  ①用地應當與博物館規模相適應。除瞭博物館的建築占地以外,要有一定空地用於環境美化、停放車輛和防災防火。同時,還必須考慮為博物館未來的發展留有一定餘地。為瞭滿足上述要求,,博物館的總用地一般應為其總建築面積的兩倍,如博物館建築平均按2層計算,其建築密度為25%。在城市用地緊張的情況下,博物館的部分建築可建3層或3層以上,建築密度可提高到30%,博物館的總用地約為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的1.4倍。

  ②交通必須便利。館址宜選擇在交通方便的市中心或市區,有公共汽車或地鐵直接到達。必須設在市郊的博物館也應有方便的公共交通與市內聯系。

  ③館址應接近居住區,遠離鬧市區和工業區,特別要遠離產生煙塵、噪音、震動和其他有害氣體的工業廠房,更不能位於這類工廠的下風向,以免珍貴文物標本受到污染與損害。

  ④館址宜選擇在幹燥和高亢的地段,避免低窪和潮濕以及洪水的威脅。

  ⑤博物館宜建在風景優美、環境幽靜的地區,使觀眾在參觀遊覽、增長知識、接受教育的同時,得到很好的休息。因此,館址選擇在公園內或與公園鄰近的綠化地帶,與自然環境相結合最為理想,這是現代博物館在館址選擇中一個明顯趨勢。

  ⑥某些紀念性和特定的歷史性博物館館址選擇要考慮與遺址結合,使陳列內容和博物館所在環境具有一定聯系,增加展覽的感染力。如修建革命紀念館,要註意保護革命遺址的原貌,新建陳列館或紀念館應有利於保持遺址周圍環境的特點,突出革命遺址,防止喧賓奪主。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和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中館址與遺址結合較好的實例。秦俑博物館采用跨度72米的拱形鋼架覆蓋遺址,出土的兵馬俑經過整理就地陳列。半坡博物館也是將陳列廳建立在古代原始社會的遺址之上。此兩館的文物陳列生動、真實而感人至深,既保護瞭遺址,又收到很好的陳列效果。日本四國北部的別子銅山紀念館,選擇在古銅礦遺址上,建立在地下、半地下的陳列室,給觀眾留下對古礦的深刻印象。

  博物館的館址選擇應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與要求。在現代城市中,由於城市功能日趨復雜,建築密集,用地緊張,要選擇十分理想的博物館館址,並非易事。選址中常常遇到各種矛盾,因而在具體實施中,應根據城市規劃總體佈局的要求,從博物館的實際情況出發,將選址中的諸因素綜合分析比較,妥善作出決策,使博物館的各種職能得到充分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