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培養音樂專門人才的高等院校。創立於1964年。它的任務是:培養中國傳統音樂和民族新音樂創作、表演、研究及教學專門人才,收集、整理、研究和發展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創作演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社會主義音樂,並逐步建立和完善民族音樂教育體系。

  中國音樂學院是由原北京藝術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的民族音樂系科合併,並從全國各地抽調部分民族音樂專傢組成。先後由安波、馬可主持學院的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中國音樂學院曾一度併入中央“五五七”藝術大學音樂學院;1980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復院,由李凌任院長,現任院長李西安。該院設有音樂學、作曲、聲樂、歌劇、器樂5個系,1所附屬中等專科學校,創作研究部,實驗樂團,並辦有院刊《中國音樂》。先後在該院執教的著名音樂傢有張肖虎、老志誠、劉雪庵、楊大鈞、湯雪耕、蔣風之、黎英海、曹正、張權、馮文慈、董維松、耿生廉、王玉珍等。現有教職員工300餘人。招有碩士研究生、本科生、進修生、少數民族班及附中學生共200餘人。包括10多個少數民族。先後在該院畢業的學生300餘人,其中有不少已成為各省、市、文藝部門和演出團體的骨幹,較著名的有吳雁澤、德德瑪、彭麗媛等。該院十分重視挖掘、整理、繼承民族音樂遺產,曾多次舉辦《華夏之聲》系列音樂會;並積極參與瞭全國民族音樂學年會的工作。先後提出有價值的論文20餘篇,編選瞭各種民族音樂教材8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