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歌體裁勞動號子的一種。漁民們在江河湖海上集體下網、捕魚、入倉等勞動過程中傳唱,主要流行在中國沿海捕魚比較集中的地區,如北方的秦皇島,山東的膠東半島,上海的崇明、寶山,浙江的舟山,福建南部沿海以及廣東、廣西沿海等地,都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漁民號子基本可以分為兩類: ①網號。包括“溜網號”(在岸上整網時唱)、“上網號”(往船上運網時唱)、“下網號”、“拉網網號”以及“上網小號”(打到魚後往上拖網時唱)等。②裝倉號。包括“撈魚號”、“裝卸號”等。此外,由於水上航行還有一部分船號,與船工號子相同(見船工號子)。各地的漁民號子不下30餘種。

  漁民號子的歌詞一般以勞動呼號用語為主。間有簡短指揮勞動的詞句出現在領句中。即興的見景生情的詞句較少見。

  漁民號子的音樂特征: ①網號旋律多為級進,和句間有八度大跳。一般為上下句結構。上下起落在五度之內,除“拉網號”快速進行,大多為慢速領和形式,以宮、徵調式居多。“撈魚號”旋律進行多為五度起伏,領和以上半句、下半句連接。旋律素材單一,多為重復或變化重復。②節奏一般比較規整,慢速網號中有時出現長節奏音型。快速的“撈魚號”、“上網小號”節奏鮮明,力度突出。③根據捕魚勞動的先後次序,形成相對固定的套式。如膠東漁民號子由“溜網號”、“上網號”、“撐篷號”、“搖櫓號”、“撈魚號”、“裝倉號”等組成完整的套式。秦皇島的漁民號子是由“流網號”、“搬槳號”、“拉船號”、“見魚號”、“起釣號”、“大網拉繩號”、“打網片號”組成。又如上海遠洋漁號由“鐵心號”、“拉篷號”、“點水號”組成。由於多種號子的組合,在音調、節奏、速度等方面都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多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