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主

  中國音樂學傢、作曲傢。原名廖尚果,曾用名黎青主,別署黎青、L.T.等。1893年6月10日生於廣東惠州,1959年逝世於上海。辛亥革命前為廣東黃埔陸軍小學堂學生。武昌起義時他曾參加進攻潮州府的武裝行動。民國成立後,他以功臣臣資格受廣東政府派遣留學德國,入柏林大學法學系,同時學習鋼琴和作曲理論。1920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22年返國。先後任廣東大元帥府大理院(即最高法院)推事、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廳秘書、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秘書、廣東法官學校校務委員會副主席和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等職。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失敗後,他被國民黨政府通緝,改名“青主”開始瞭“亡命樂壇”的生活。1928年,他在上海經營一間以出版樂譜為主的書店,出版瞭他的作品《大江東去》、《清歌集》等。不久,書店倒閉,他應蕭友梅之邀任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教授,並擔任校刊《音》和《樂藝》季刊的主編。他在《樂藝》上發表的著譯和作品共有60多篇。還編寫出版瞭兩本音樂美學著作《樂話》(1930,商務印書館)和《音樂通論》(1933,商務印書館),以及他與華麗絲合作的歌曲集《音境》(1931,商務印書館)等。1934年以後,他基本脫離瞭音樂界,以教書終老。晚年任教於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及南京大學。曾譯過梅雅爾及麗莎的音樂論著。

  青主的歌曲創作除瞭取法F.舒伯特之外,還受H.沃爾夫的影響。在照顧字音的自然平仄的同時,特別留意字義的輕重,依照朗誦的原則考慮旋律的進行。他為此寫過《作曲和填曲》一文,闡述他的觀點,並在自己的創作中加以體現。如《大江東去》一開頭就具有前人稱贊蘇東坡所說的“天風海雨逼人”的氣勢,基本上是朗誦式的,卻不失其旋律美;中段“遙想公瑾當年”以後,長吟詠嘆,豪邁風流;結尾“人生如夢”,好像是消沉下去瞭,但是“一尊還酹江月”依然給人健翮沖霄之感。歌曲《我住長江頭》以流暢動聽的民歌風曲調,表達瞭戀人的堅貞信念和崇高情操,是一首意境深遠的抒情歌曲。

  青主的音樂思想深受西歐“表現派”理論傢H.巴爾及18、19世紀唯心主義哲學的影響。他在《樂話》、《音樂通論》等專著和《給國內一般音樂朋友一封公開的信》、《我亦來談談所謂國樂問題》、《音樂當作服務的藝術》等論文中,闡述瞭他的“音樂是上界的語言”和“音樂無國界”等觀點。此外,他還介紹過W.A.莫紮特、L.van貝多芬、R.舒曼、F.F.肖邦、R.瓦格納等著名音樂傢。他的音樂思想在當時一些專業音樂工作者中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