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洛渝地區,人口2065人(1982年統計)。珞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信仰多神教和喇嘛教。珞巴人如獵獲到大野獸,必圍著獵物歌舞,並宴請全村老少。食盡方散。婚嫁時雙方親友集聚新郎傢中飲酒歌舞,以示慶賀。

  珞巴族民歌有“夾依”、“百力”、“月”和“亞裏”4種。①夾依:敘事性民歌,也用於舞蹈,演唱形式是一領眾合。具有代表性的曲調是以襯詞命名的《甲景甲》。如:用於舞蹈時,節奏鮮明,歌唱粗獷而而豪放,演唱中分慢、中、快3種速度。用於敘事時,領唱部分的旋律和節奏隨歌詞的聲調、句幅的不同而變化,眾合部分則固定不變,保持中庸速度。民間有專用於敘事的歌,邊唱邊舞,曲調淳樸,節奏富有彈性。見下例。②百力:反映生活習俗的歌曲,有酒歌、描繪山區鳥獸形象的歌、哭嫁歌等。1958年以前,珞巴人通行買賣婚姻,姑娘出嫁時與親友一起邊哭邊唱。哭嫁歌是單樂句多次反復。③月:人們出征前唱的一種歌曲。④亞裡:珞巴人祭祀鬼神、念經時唱的一種宗教歌曲。

《甲景甲》

  珞巴族歌舞曲由慢、快兩部分組成。先由一個樂句反復數次構成慢板段,然後進入另一樂句的快速反復,直到舞停樂止,前後速度對比強烈。

  珞巴族民歌屬五聲音階,以徵、羽調式為主。珞巴族的樂器,在洛瑜北部牧場上有一種竹笛,發音低沉圓潤,有山野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