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民族舞劇劇種。“洛坤”即舞劇之意,它起源於泰國南部,盛行於泰國中部。演員一般不戴面具,表演自由活潑,可邊道白邊舞蹈,也可有醜角即興插科打諢,借題發揮。其表現內容多取自宮廷軼事、英雄傳奇以及現代題材。著名劇碼有:《瑪諾拉夫人》、《素瓦那·洪王子》、《伊瑙傳奇》等。

  洛坤曾經歷瞭曲折的發展道路。洛坤差德裡,是最古老的洛坤形式。其主要劇碼《瑪諾拉夫人》(即傣族民間神話《召樹屯與楠木婼娜》的故事),演出時隻需兩人,1人扮演瑪瑪諾拉夫人,另1人扮演醜角兼演隱士、妖魔、鳥獸。演出一般在村寨或城鎮空地舉行。樂師、歌唱者坐在席子一角,席中央便是表演區。不用佈景,隻有一條長凳作為演員的座位,也可作為象征性的道具;但角色服飾華麗。這一舞劇形式傳到泰國中部後,進入宮廷的被稱為“洛坤·奈”,即內洛坤或宮廷洛坤。流傳民間的被稱為“洛坤·諾”,即外洛坤或野洛坤。內洛坤角色全部由女子扮演,外洛坤角色全部由男子扮演。皇室明文禁止民間女子表演洛坤。曼谷王朝拉瑪四世(1851~1868)廢除禁令後,外洛坤才由男女演員同臺合演。由於歷代皇族貴戚的重視和藝人們的提煉加工,其藝術技巧日臻完美,表演技藝逐漸規范化。洛坤從民間傳入宮廷又返回民間,經歷瞭長期的藝術實踐的錘煉,已發展為泰國獨立的一門舞蹈藝術。它造型豐富,舞步細膩,道白精彩,動作韻律感強。洛坤也用泰國孔的“麥塔”、“麥佈”作為演員基本訓練的教材,其音樂伴奏與孔大體一致。

洛坤

  洛坤和孔是泰國人民衷心喜愛的劇種,它們的藝術表現手段,舞蹈語匯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有所不同,可概括如下:

  ①表現內容不同。孔隻演史詩《拉瑪堅》這一傳統劇目,洛坤所表現的題材卻廣泛得多。

  ②表現形式不同。孔的人物需戴面具表演,不用道白,洛坤的人物不戴面具,在適當場合可用道白。

  ③舞蹈風格不同。洛坤和孔皆屬註意舞蹈造型的軟舞類型的舞蹈,但比較起來,孔更強調造型的剛健和力度,洛坤更強調動作的韻味和流暢。

  ④孔表演程式嚴謹、語匯規范,是繼承泰國文化傳統的典范。洛坤到近代,隨著時代的變遷還在不斷發展,現代洛坤吸收歐美話劇藝術滋養,經過文藝傢的不斷創新改革,在泰國文化固有傳統的主幹上,已派生出反映現代泰國人生活的新型戲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