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德國音樂學傢。1880年12月30日生於慕尼克,1952年2月13日卒於埃爾塞裏托。是科學傢A.愛因斯坦的堂兄。最初學法律,一年後改學音樂,從A.桑德貝格爾學音樂學,從A.貝爾-瓦爾佈龍學作曲。1903年在慕尼克大學以論文《16、17世紀德國的低音維奧爾琴作品》取得哲學博士學位。以後不斷在雜誌上發表論文。1918~1933年主編《音樂學雜誌》,1927~1933年任《柏林日報》音樂評論員。1910、1922、1929年為H.裏曼的《音樂辭典》3次修訂版版的主編。納粹掌權後,他離開德國,輪流在倫敦和佛羅倫薩附近的邁佐蒙特居住。1937年為英國皇傢音樂協會名譽會員。1939年定居美國,在史密斯學院教授音樂史。後在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密歇根大學、朱利亞·哈特音樂學校任教。1945年入美國籍,1947年普林斯頓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

  愛因斯坦的學識淵博,其主要的著作是《意大利牧歌》(3卷,1949)、《音樂史》(1917)、《浪漫主義時代的音樂》(1947),以及有關C.W.格魯克、W.A.莫紮特、F.舒伯特的專著等。他的著述對歐洲和美國音樂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