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奏弦鳴樂器。流行於中國新疆維吾爾族地區。有古老的多朗艾捷克、新型艾捷克和低音艾捷克等數種。

  多朗艾捷克 流行於新疆南部的麥蓋提、巴楚等多朗人居住地區。形似板胡。是多朗樂隊中唯一的弓絃樂器。用椰木做琴桿,沙棗木做共鳴箱,琴面蒙羊皮或驢皮,張一縷馬尾弦為主奏弦。在琴桿中部兩側設6~10根鋼絲共鳴弦。主奏弦音高為c1>,共鳴弦分別定為g、c1d1e1g1a1b1d2。音域為c1c3。多朗艾捷克底柱較長,演奏時將琴立於左腿之上或夾在兩膝之間,其音量較小,低音渾厚優美。

  新型艾捷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音樂工作者在多朗艾捷克的基礎上改革而成。共鳴箱較大,蒙皮改用薄木板,琴桿較短,縮短瞭底柱,下端設有“人”字形支架,使琴身能隨時轉動以適應弓的擦弦角度。取消瞭共鳴弦,改用4根小提琴弦和提琴弓子,定弦為g、d1a1e2。音域擴展為g~a3。其音色音量近似小提琴,可用雙音、和弦、斷弓、跳弓、泛音、撥弦等多種技巧演奏,音樂表現力強。

新型艾捷克

  低音艾捷克 是20世紀60年代設計制作的樂器。底柱和指板較長,定弦和演奏方法均與大提琴相同。

  此外,新疆哈密文工團於70年代研制的雙琴桿艾捷克,主桿上安4根主奏弦,副桿上安8~10根鋼絲共鳴弦,既具有新型艾捷克的優點,又保留瞭共鳴弦,音色更為優美,音量較大,其定弦和奏法與新型艾捷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