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組成的吹奏樂隊。泛指軍隊中的軍樂隊,或同一類型的管樂隊。

  管樂隊的編制無統一規定,不同國傢的不同音樂團體各有標準;差異隻在細節方面,其基本特點即單簧管占絕對優勢的原則(相當於小提琴在管弦樂隊中的地位)始終不變。中國現代專業管樂隊的編制,一般為:短笛1,長笛2,雙簧管2,E,B單簧管12,大管2,E中音薩克斯管2,♭B次中音薩克斯管2,E上低音薩克斯管1,F圓號4,B短號4,B小號4,B次中音號4,B上低音號1,長號4,大號2,小軍鼓1,大軍鼓1,大鈸1對,共約50~60人,遇重要場合,樂隊編制常按比例成倍擴大;如在音樂會上演奏,常加用定音鼓和倍大提琴。

  管樂隊形成的歷史很長,與軍隊的關系十分密切。17世紀前,歐洲帝王在戰場上用號聲傳達號令,習慣於把號手和鼓手組成簡單樂隊歸屬於騎兵團隊。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軍樂隊由4種不同尺寸的雙簧管(一說為3種雙簧管和大管)和軍鼓組成。18世紀中葉,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又把這種樂隊擴大為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的混合組織,包括雙簧管、單簧管、圓號、大管、長笛、小號和倍大管;英國皇傢炮兵軍樂隊則包括有小號、圓號、雙簧管(或單簧管)和大管。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執政時期,又促進瞭管樂隊的發展,當時軍樂隊已擁有42人。19世紀中葉,管樂隊還添加瞭新發明的薩克斯管。

  管樂隊傳入中國,要較管弦樂隊早。在19世紀70年代成立的“上海業餘管樂協會”,是中國最早的管樂組織,中國的管樂隊主要擔任迎送國賓和重大節日的儀仗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