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平湖

  中國古琴傢。名平,字吉庵,號平湖,江蘇蘇州人,名畫傢管念慈之子。生於1897年2月2日,1967年3月28日卒於北京。自幼酷愛藝術,彈琴學畫皆受傢傳,又從師名畫傢金北樓學習花卉、人物,擅長工筆、設色,筆墨秀麗古雅,不為成成法所拘,為《湖社》畫會主要成員之一。後任教於北平京華美術專科學校。

  管平湖琴學造詣甚深,得九嶷派楊時百、武夷派悟澄老人及川派秦鶴鳴等琴傢真傳,能博取三派之長,融會貫通,更從民間音樂中吸取營養,並有所創新,自成一傢,形成瞭在北方琴壇有重要影響的“管派”。其風格樸素簡潔而又雄健、瀟灑,含蓄蘊藉而又情趣深遠。

  民國初年,他參加瞭名琴傢楊時百在北京創始的“九嶷琴社”。1938年他與北平琴傢組織“風聲琴社”。1947年他與張伯駒、王世襄、溥雪齋、楊葆之等琴傢發起組織北平琴學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名為北京古琴研究會。他曾任北京漢學專修館、國樂傳習所、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古琴教師。1952年被聘為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

  管平湖將全部精力傾註於古琴事業,積極發掘整理瞭已失傳的琴曲,使不少絕響的琴曲重新恢復瞭藝術生命,對古琴工作有起潛振絕之功。他在發掘打譜方面作出瞭傑出的貢獻。著名琴曲《廣陵散》、《幽蘭》、《離騷》、《胡笳十八拍》、《大胡笳》、《秋鴻》、《欸乃》等曲,均由他最早打譜演出,並有一部分錄制成唱片,有力地推動瞭古琴音樂的研究工作。所奏《流水》一曲,曾被美國作為中國古典音樂的代表作,選入太空探測器裡的唱片中。他著有《古琴指法考》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