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族民間舞蹈。又名藤牌舞、破長牌等,流傳於中國江西、福建、浙江、江蘇等地。也是從古代武舞演變流傳下來的一種反映士兵操練、戰爭生活的舞蹈。宋代《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樂部……有花妝輕健軍士百餘,前列旗幟,各執雉尾、蠻牌、木刀,初成行列,拜舞互變開門奪橋等陣,然後列成偃月陣。樂部複動蠻牌令,數內兩人出陣對舞,如擊刺之狀,一人作奮擊之勢,一人作僵僕出場凡五七對,或以槍對牌、劍對牌之類。”這與現今的盾牌舞表演極其相似。現在盾牌舞表演時,演員分為兩隊對峙,一隊右右手執短刀,左手執盾牌;另一隊持叉或槍、棍等器械。雙方組織得十分嚴密,隊形變化迅速多樣,但步伐一致、動作整齊、粗獷有力。演員通過佈陣、對陣、搶陣和破陣等戰鬥對壘、搏鬥撕殺,表現瞭古代戰爭場面和武士的個人武技。盾牌舞有很多陣式,如“黃蜂陣”,表現武士向敵人突擊沖鋒的氣勢;“一字長蛇陣”,表現瞭進退自如、易攻善守、機動靈活的古代陣法。用民間鑼鼓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