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族民間舞蹈。亦稱大頭舞、跳羅漢、羅漢舞,流行於中國各地。有些地方,根據舞蹈內容,叫《大頭和尚戲柳翠》、《月明和尚逗柳翠》等,多在節日裏或喜慶活動時表演。此舞原出自民間故事《月明和尚度柳翠》。《舊唐書·音樂志》中記載:“上元佳節,百戲之雅馴者,莫如南十番,其餘裝演大頭和尚。”宋代《東京夢華錄》和《古今小說》、明代《西湖遊覽志》和《帝京景物略》等書中都有跳大頭和尚的記載。清代《百戲竹枝詞》中記:“大頭和尚即明月僧度柳翠事,人帶(戴)大面具扮演之。”可見此此舞歷史頗為悠久。在表演形式上,各地大同小異,一般都是由兩人扮演。一人飾和尚(男),頭戴紙質的大頭面具,手持蒲扇或拂塵;另一人飾柳翠(女),手執巾帕。兩人相互追逐戲舞。表演時有扭、擺、追、拉等即興動作,十分誇張詼諧。此外也有多人表演的形式。

  1949年以後,這種形式又有新的發展,每逢年節或喜慶日子,各地的新秧歌隊中經常出現扮演大頭和尚的。許多專業歌舞團體還把它改編為具有新思想內容的獨舞或群舞,如《大頭娃娃舞》、《鞭炮舞》、《豐收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