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П.鮑羅丁

  俄國作曲傢、化學傢。1833年11月12日生於聖彼德堡,1887年2月27日卒於聖彼德堡。從小勤奮好學,醉心於音樂與化學。1856年畢業於聖彼德堡醫學院。1858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64年為教授。1874年起領領導醫學院化學實驗室。1872~1887年創辦聖彼得堡女子醫科大學,並在該校任教。

  鮑羅丁的音樂創作活動始於50年代,寫瞭一些聲樂浪漫曲。鋼琴小品和室內樂等。1862年結識М.А.巴拉基列夫,成為“新俄羅斯樂派”(強力集團)的重要成員。在В.В.斯塔索夫、巴拉基列夫等人影響下,形成瞭民主、進步的藝術觀和個人獨特的創作風格。鮑羅丁作品數量不多,但在歌劇、交響樂和室內樂方面均留下瞭典范性的作品。其代表作有:體現古代俄羅斯宏偉歷史畫卷、抒發愛國主義精神的歌劇《伊戈爾王子》(1869~1887,死後由Н.А.裡姆斯基-科薩科夫和А.К.格拉祖諾夫續完,1890年上演),奠定俄國史詩性交響樂體裁的《第二交響曲》(《勇士》,1876),富於俄羅斯風格和東方色彩的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1880),兩部弦樂四重奏,以及聲樂浪漫曲《為瞭遙遠祖國的海岸》(普希金詩)、《睡公主》、《幽暗森林之歌》、《海王的公主》、《海》、《我的歌聲中充滿瞭惡意》(海涅詩)等。鮑羅丁的創作吸取瞭俄國多民族民間音樂的豐富素材,繼承瞭М.И.格林卡為代表的俄國專業音樂的優良傳統,以雄渾的史詩性和深刻的抒情性,反映瞭俄羅斯民族的豪勇性格和廣闊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