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流傳於中國各地的民間舞蹈,亦稱打連廂、打花棍、金錢鞭、渾身響等。霸王鞭歷史悠久,流傳很廣,在清代許多著作中對它都有記述,如毛奇齡的《西河詞話》中記載:“金作清樂,仿遼時大樂之制,有名連廂詞者,帶唱帶演,以司唱一人,琵琶、笙、笛各一人,列坐唱詞,……此人至今謂之連廂,亦曰打連廂。”康熙年間李振聲的《百戲竹枝詞》中記有:“徐沛伎婦,以竹鞭綴金錢,擊之節歌。”這種舞蹈使用的就是霸王鞭。鞭用竹或木棒做成,長約1米,兩端嵌有銅錢,也有在棒上貼彩紋而不用銅錢的。舞舞者執鞭的中端,也有雙手各執一鞭的,以鞭敲擊臂、腿、肩、腰、背等部位或地面,兩人以上舞蹈時常常互相對敲,打擊有節奏的響聲,舞蹈不斷,響聲不絕,具有較強的技藝性。同時,舞者還可根據自己的情緒和性格,打出或激烈奔放或瀟灑舒展的節奏,以抒發自己的感情。各地民間霸王鞭的打法各有自己的風格並形成許多程式套路,如湖北的“雪花蓋頂”、“黃龍纏腰”;山西、陜西的“三點頭”、“纏腰跪打”等。此外,在白族、彝族、瑤族、佈依族、哈尼族、黎族等少數民族中,霸王鞭也有流傳。(見彩圖)

霸王鞭(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