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芭蕾有特定的服裝和舞鞋,這反映瞭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和19世紀浪漫主義的審美理想。芭蕾服裝最初是從宮廷舞會服裝演變而來,女子穿拖地長舞裙和緊身胸衣,男子穿長外套和長襪,外罩以短燈籠褲或用鯨骨支撐的短裙,都很笨重,佩戴的飾物也很繁複。後來男子改穿希臘式長袍,有的舞劇人物也穿民間服裝。18世紀法國舞蹈傢卡馬爾戈、J.-G.諾韋爾相繼剪短女舞裙,以利於舞蹈技巧(尤其是打腳等快速碎小動作)的發揮。直到19世紀浪漫主義舞蹈傢M.塔利奧尼等人才徹底進行改革,使用瞭瞭專門的芭蕾舞裙(長裙,由幾層薄紗打褶重疊而成),第一次用於1839年演出的《仙女》中;後來又進一步改造成為短舞裙“蒂蒂”,上身則有緊身胸衣與之相連接。男子服裝仍為短外衣或襯衣加背心,再加上長襪褲。主要演員的服裝要比伴舞隊更有特點,顏色突出。19世紀後期隨著工業的發展舞蹈服裝更趨簡化,並采用瞭更薄的材料(如網眼紗、尼龍透明紗等)。

  芭蕾舞鞋也有其特點。在宮廷芭蕾時期,男女都穿皮制帶跟舞鞋,後來又改為軟底佈質或緞質舞鞋。女子表演腳尖技巧時所穿的腳尖鞋起源於19世紀初,具體年月無從查考,西歐有的史傢說是塔利奧尼所首創,蘇聯史傢則斷言首創者是A.伊斯托米娜。迄今發現的最早出現的腳尖鞋圖樣是1821年所繪的法國女演員F.比阿斯用雙足腳尖跳舞的版畫中的舞鞋。據說,在此之前,芭蕾表演中已有人用腳尖站立。個別男演員在表演特定人物時也穿過腳尖舞鞋,如В.Ф.尼任斯基在《討厭鬼》(1924)中的表演即為一例。但一般說男演員的標準舞鞋還是軟底鞋。腳尖舞鞋是在普通舞鞋的鞋尖部分增墊棉花或輕質木楦,並在鞋尖上用線縫衲多次而成。它可以支撐女演員長久地站立和腳尖行走、跑和跳。它的發明大大提高和豐富瞭女子舞蹈的技巧和表現力,有助於浪漫主義芭蕾的輕盈欲飛的仙女和精靈的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