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師生雙方誦讀和講解教材,藉以傳授和學習知識的教學方法。

  中國古代,儒傢經典的教學,就是以教師的講讀來指導學生閱讀、回講和背誦的方法進行的。現在學校的講讀法主要用於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目的在於培養兒童自覺、準確、流暢的閱讀技能(包括表情朗讀、朗誦和默讀等技能),向他們傳授有關的基礎知識,以及向他們進行思想品德和美感的教育。講讀法也可部分地用於自然、歷史等學科的教學。1956年,中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曾規定,小學閱閱讀教學采取講讀法。

  教師運用講讀法一般采取下列教學步驟:①準備性談話:閱讀前的準備工作。目的在於引起兒童對課文的興趣,激起他們的感情。一般由教師講述有關理解課文必須具有的知識,或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談話。其中包括某些詞匯教學。②全文閱讀與講解;凡故事、童話、寓言等文藝性課文的教學,先由教師范讀或優秀學生朗讀全文一遍,然後教師就全文的主要內容提出簡單的綜合性問題,讓兒童回答,使兒童初步瞭解課文裡講的是誰,講的是什麼事,並激起他們的感情。接著教師把課文劃分成幾個邏輯段落,引導兒童一段一段地閱讀(如果是常識性課文,在準備性談話之後,直接進行逐段閱讀)。逐段閱讀分析是講讀法的核心部分。對文藝性課文,要求兒童對課文的具體內容和語言文字達到比較深刻的理解,說明人物的性格和人物間的相互關系,瞭解發生事件的環境和變化。這種講讀步驟通常兼用談話、講解、演示實物或模型、觀察圖畫以及朗讀、默讀等多種方法。③編寫段落大意(編定提綱):目的在於幫助兒童分辨每個段落中主要和次要的意思,理解課文結構。培養兒童的邏輯思維,並為有條理地復述課文作準備。④復習閱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反復閱讀課文。閱讀方式有齊聲朗讀、扮角色朗讀、重點朗讀等,有時還可指導兒童進行表演,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引起閱讀興趣,培養朗讀技巧。⑤復述:要求兒童用口頭語言重述課文內容,以檢查和鞏固兒童的理解,同時培養說話的能力。⑥總結談話:最後教師提出概括性問題,借以引導兒童評論書中人物,揭示課文中心思想。如果是常識性課文,需要把知識進行系統歸納。

  上述步驟並不能作為死板的公式運用,它的主旨在於盡可能地把教和學結合起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在國內或國外的教學論和學科教學法研究中,都是有爭議的問題之一。中國對閱讀教學法正在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