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電腦協助進行的各種教學活動。CAI系統有時亦稱為電腦輔助學習系統(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簡稱CAL)。通常它的教學功能,具有3種模式:①輔導模式。用於向學生講授知識和技能等內容。②練習與操練模式。它是通過學生與電腦的頻繁交互作用來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藉以加深對所學過的概念的理解。③對話模式。它通過與學生的相互提問和答問,來訓練學生的理解力。

  CAl系統一般由通用電腦系統(包括括硬件和系統軟件),再配上能實現教學功能的課程軟件所組成。課程軟件簡稱課件(courseware)。當課件輸入系統運行時,學生坐在計算機終端顯示器前,接受各種教學信息,如課文、問題等,隨即通過終端向 CAI系統輸入自己理解後的回答或疑問,然後再次接受CAI系統的教學反饋。經幾次反復,完成教學任務。由此可見課件是 CAI系統的關鍵部分,它決定著 CAI系統的教學質量。

  CAI系統種類甚多,分類方法也各有不同。按工作原理可分為:①幀面型(frame-oriented),基本上沿用程序教學的原理,以幀面為單元組織教學過程。有較多的CAI系統沿用這種原理。②生成型(generated),利用一些由教學信息組成的數據庫,而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這些數據庫中選取適當教學信息,生成各教學單元,從而形成整個教學過程。③智能型 (intelligent),引入按教學原則組成的知識網絡,用以生成問題和與學生的對話。它一般是“雙向”的,即計算機可提問學生,學生也可向計算機提問。另外該系統一般能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產生錯誤的原因。④認知型(或稱LOGO型),按照瑞士心理學傢J.皮亞傑的認知心理學,讓學生在一個由計算機產生的理想化瞭的環境(亦稱微型世界)中實踐,從而實驗性地發現與學習現實世界的規律,即學習某一學科中的概念和練習某些技能、技巧。兒童在LOGO環境中便於學習數學和語言等。

上海中國福利會兒童計算機活動中心的孩子們在開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