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服務於社會的有益的無償的勞動,是德育途徑之一。1919年,В.И.列寧曾經把工人自己發起和組織的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稱之為共產主義的實際開端,並把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看作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育實踐也證明: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公益勞動,對於培養學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思想,自覺自願為公共利益而不計報酬的共產主義勞動態度,以及團結互助、遵守紀律、愛護公共財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

  公益勞動的內容很廣泛,它包括工農業生產勞動和各種服務性勞動等。學校要在不影響教學的原則下,從本校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安排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學校組織學生的公益勞動,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講明公益勞動的意義,引導學生自覺自願地參加為社會服務的無償的勞動。在組織學生公益勞動中,要充分發揮學校中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少年先鋒隊和學生會的作用,使公益勞動的開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性別特征和個別差異,妥善安排勞動項目和時間,避免負擔過重。在勞動中,激勵學生的首創精神,教導他們團結互助,遵守紀律,講究實效,出色地完成勞動任務。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同學生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公益勞動,深入瞭解學生的勞動情況,並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適當的指導和教育。

北京鐵路第一小學的少先隊員在北京火車站進行公益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