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所培養外國語專門人才的高等學校。設在北京。前身是延安外國語學校,成立於20世紀40年代初。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交由外交部領導。1954年正式命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1959年2月與北京俄語學院合併,設5個系8個語種,並建立附屬中學。1984年,學院設9個系28個語種,即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日語、阿拉伯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瑞典語、塞爾維亞語、羅馬尼亞語、波蘭語、捷克語、匈牙利語、保加利亞語、阿爾巴尼亞語、斯瓦希裏語、豪薩語、、泰語、緬甸語、馬來語、印尼語、僧伽羅語、越南語、老撾語、柬埔寨語、土耳其語。還設有留學生漢語進修部,接受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漢語;聯合國譯員訓練班,專門為聯合國培養筆譯和同聲傳譯人員;以及外國語言教學資料中心,外語師資培訓中心,外語電化教育中心和一所附屬外國語學校。

北京外國語學院

  學院的任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熟練使用外語從事外事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工作者及高等學校教師。本科學制分4年與5年兩種。學生畢業考核合格者,授予學士學位,非通用語種專業實行復語制,學制為5年,學生畢業後應掌握2種語言。1983年設立國際文化專業,學制為6年,學生畢業考核合格者可獲雙學位(外語和國際文化)。此外,還有1年和2年制的師資培訓班和3年制的夜大學。研究生學制為3年,培養外國語言、外國文學、外國社會與文化方面的研究人員和高等學校專業教師,學生畢業考核合格者,授予碩士學位。英語專業招收博士學位研究生。

  學院強調基礎教學,註重口、筆語的實踐訓練,同時也十分註意擴展學生的各語種的文化和專業基礎知識,開設各種選修課程。各專業從三年級開始設第二外國語。1983~1984學年全校有本科生1109人,研究生53人,進修生182人,夜大學生198人,外國留學生79人。全校有教師662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53人,講師239人。另有教學輔導人員178人,聘請外國專傢38人。

  從1949年以來,學院培養瞭大批人才。截至1983年止,已培養瞭本科畢業生13700多人,研究生130多人,翻譯班學員250多人,進修教師1100多人,培訓出國留學預備生及出國漢語師資12100餘人,外國留學生340人。

  學院重視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現設有外國文學、外國語言2個研究所,出版有《外國文學》、《蘇聯文藝》、《外語教學與研究》、《英語學習》、《德語學習》、《法語學習》、《課外學習》7種雜志。編寫外語詞典是學院的重要科研項目,自1975年以來共承擔18部詞典的編寫任務。已經出版瞭《漢英詞典》、《漢英成語詞典》、《新西漢詞典》、《俄語常用詞詞典》。此外,還編寫瞭許多外語教材。其中英語、俄語、德語、法語和阿拉伯語的教材,在全國出版發行。

  學院設有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外語音像教材出版社。學校圖書館藏書54萬餘冊,其中外文書籍30.4萬多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