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演員,工老生。原名錫。蒙古族。北京人。祖父世襲清朝武官。幼入陸軍貴胄學堂讀書,曾任蒙藏院錄士。少時酷愛譚鑫培的藝術,譚每演出必往觀聽,並從陳彥衡學“譚派”戲,又得紅豆館主、王瑤卿、錢金福、王長林等教益。1916年前後出入於言樂社、春陽友會等票房,借臺練戲,聲名漸起。1923年經友人推薦,代王鳳卿隨梅蘭芳赴滬演出,從此成為專業演員。早年恪守“譚派”正宗,20年代末自己挑班後,開始整理演出一些“譚派”以外的劇碼,博采各傢之長,結合自己嗓音條件,創造新腔,逐逐漸形成獨特風格,世稱“言派”。他文學修養較深,兼長書畫,尤精音律,對“四聲”的運用有深刻的研究。他認為音韻、聲腔是老生表演的重點,主張“腔由字生,字正而腔圓”。他的唱腔念白力求不倒字飄音,字準句清,婉轉跌宕,精巧細膩,韻味醇厚,善於表達人物的愁苦哀怨之情。《讓徐州》、《臥龍吊孝》、《罵王朗》等為其獨擅劇目。言菊朋為人耿介,晚境多舛,然於藝術的追求與革新精神,則矢志不移。長子少朋,工老生;長女慧珠,工青衣、花旦,為“梅派”傳人。弟子有張少樓(女),私淑者有李傢載等。

言菊朋在《群英會》中飾魯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