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戲曲作傢。字玄祐,別署梅花墅、梅花主人,自號高陽生。生卒年不詳。江蘇吳縣人。他生活於萬曆時期,與陳繼儒、鐘惺相友善。

  許自昌的傳奇作品,除傳世的《水滸記》和《橘浦記》外,見於各傢著錄的尚有《報主記》、《弄珠樓》、《臨潼會》、《百花亭》和《靈犀佩》5種。前4種已無傳本;《靈犀佩》今存天啟四年(1624)抄本,然文筆、風格不類許氏作品。許自昌又曾改訂汪廷訥《種玉記》及許三階《節俠記》傳奇,今尚流傳。所制散曲,殘存於明代戲戲曲選集中。另著有《樗齋詩鈔》4卷、《樗齋漫錄》12卷、《捧腹編》10卷,並曾校刻《太平廣記》。

  《橘浦記》據唐人傳奇小說《柳毅傳》改編。情節與元尚仲賢《柳毅傳書》雜劇相同,但著重寫龍女的報恩,並增添柳毅曾有恩於白龜、猿猴和蛇,它們也來報恩,以及柳毅曾救援丘伯義,他卻陷害柳毅以求富貴等情節,用以諷刺忘恩負義之人反而不如禽獸。全劇結構松散、冗贅。

  《水滸記》是許自昌的代表作。劇中所寫晁蓋等劫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梁山泊聚義等主要關目,大略本於《水滸傳》小說第10~22回,及第39~40回的有關故事;至於張文遠借茶、閻婆惜活捉及宋江夫妻聚散離合等情節,則出於作者的憑空結撰。劇中描繪瞭宋江、晁蓋、吳用、劉唐、戴宗等梁山泊好漢的正面形象,贊頌瞭他們劫富濟貧、投奔梁山、結夥造反的行為。同時對以蔡京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恣意榨取民脂民膏的罪惡行徑,對張文遠追求淫靡生活的腐朽行為,都作瞭一定程度的揭露和批判。劇情結局止於晁蓋劫法場、宋江上梁山、英雄小聚義,歸旨於梁山泊義軍的壯大與團聚,這與明清其他水滸戲多以招安收場相比,思想境界,實高一籌。但劇本一面詳寫宋江、閻婆惜事,一面又穿插晁蓋事過多,致使劇情分呈兩頭,主線不夠突出。同時,劇中有一些庸俗成分,曲詞亦有喜駢儷、好用典的弊病。《水滸記》在後世演唱較盛。《借茶》、《劉唐》、《拾巾》、《前誘》、《後誘》、《殺惜》、《活捉》等出更是昆曲常演的折子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