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說唱藝術形式編寫的長篇章回小說。又名《隋唐演義》、《通俗隋唐演義》。全書20卷,100回。清初褚人獲編撰。刊行於清康熙年間。

  隋唐故事流傳已久。唐宋傳奇中就有《開河記》、《太真外傳》。宋代的瓦舍勾欄中已經開始講說。《夢粱錄》:“講史書者,謂講說《通鑒》、漢、唐歷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元雜劇中,就有十多種與隋唐故事有關的劇碼,還有《天寶遺事》諸宮調。到瞭元末明初,羅貫中編有《隋唐兩朝志傳》。明代有著名的萬曆年間刊刻刻的《大唐秦王詞話》,是現存最早說唱隋唐故事的民間唱本。此外尚有熊大木的《唐書志傳演義》,袁於令的《隋史遺文》,無名氏的《隋煬帝艷史》。褚人獲編撰的《通俗隋唐演義》,就是在歷代傳奇、話本、雜劇、小說的基礎上,取正史及野乘所記隋唐故事匯纂成編的。

  《隋唐》是以隋唐兩代為背景,從隋文帝即位伐陳起,到唐玄宗、肅宗相繼去世和代宗即位為止,寫瞭前後180餘年的興廢故事。全書結尾有這樣幾句話:“代宗之後,尚有十三傳皇帝,其間美惡之事正多,當另具別編。看官不厭絮煩,容續刊呈教。”看來作者是以演史為主,其中穿插一些民間傳說和農民起義故事。由於以隋煬帝和唐明皇因果輪回為貫穿全書的主線,不厭其煩地描繪宮闈的奢侈糜爛生活,因而削弱瞭全書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起著暴露封建統治階級爭權奪寵,陰險狡詐,壓迫人民的本質。前半部寫農民起義的一些章節,都具有濃厚的話本色彩,塑造瞭一些可愛的英雄形象。秦叔寶當鐧賣馬,仗義燒批;程咬金劫皇銀,單雄信義不降唐等,都寫得有聲有色。

  隋唐故事從宋代說唱開始,一直是說書藝人喜歡演說的題材之一。明末清初的大說書傢柳敬亭就善說“秦叔寶見姑娘”等精彩情節。雍正、乾隆年間北京評書名傢鄧光臣,清末民初的評書名傢雙厚坪都以說《隋唐》一書著稱於時。在南方的蘇州評話等曲種中,《隋唐》也是流傳最久的一部名作。《隋唐》在民間說唱藝術中經過歷代藝人不斷增飾、修改,對瓦崗寨起義故事部分描寫刻畫得更為生動、火熾。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地說書藝人根據新的歷史觀點進行瞭整理,提高瞭這部書的思想性、藝術性,汰除瞭封建迷信的糟粕部分,極為人們所喜愛。此外,少數民族的曲藝,如蒙古族的好來寶、哈薩克族的冬(東)不拉彈唱等,都有《隋唐》這個傳統曲目。

  在《隋唐演義》之後,又有坊刻無名氏的《說唐全傳》。包括前後兩部分,前部從秦彝托孤,隋文帝平陳起,一直敘述到隋末農民起義,唐帝削平群雄,太宗登極止。後部《說唐後傳》中,又包括《說唐小英雄傳》和《說唐薛傢府傳》。其後還有《征西說唐三傳》等續書,在北方一些說唱類的鼓曲藝術中也多有演唱,但其影響及藝術成就都不及《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