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梆子演員,工小生,兼演須生。山西省平順縣人。9歲隨叔父段小張學戲,後拜名叫麒麟的藝人為師。13歲登臺,以演《佘塘關》的楊繼業、《破洪州》的楊宗保、《翠屏山》的石秀而獲得聲譽,從此專工小生,有“活羅成”之稱。後又兼工須生。他以唱功見長,唱腔挺拔高亢,字正腔圓,明快清晰,委婉華麗。身段剛健優美,擅翎子功,靠架功尤為出色。在《烏鴉山》、《甘泉宮》、《小宴》、《雁門關》、《長生殿》、《柳春院》中,成功地塑造瞭羅成、秦始皇、呂佈、楊八郎、唐明皇、苗洪等藝術形象。。30歲赴太原演出、曾獲“藝滿並門”之譽。抗日戰爭初期隱居不出。194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太南勝利劇團,先後扮演瞭《白毛女》中的黃世仁、《小二黑結婚》中的“二孔明”、《血淚仇》中的王仁厚等角色。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勝利劇團團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出席全國第一次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1958年起任山西省晉東南藝術學校(後改稱山西省藝術學校晉東南分校)校長,後兼任上黨戲劇院院長。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西省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山西分會委員。1963年,山西省文化局和晉東南專署文化局曾為他舉辦舞臺生活50周年紀念活動。

段二淼在《雁門關》中飾楊八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