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中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脾經。循行起始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沿著大趾內側赤白肉際,即蹠面與足背移行之邊緣,經過核骨,即第一蹠骨小頭之後,上行至踝關節內側髁的前緣,上行踹內,即小腿腓腸肌內側,沿脛骨後緣上行,至踝上八寸處交叉到足厥陰肝經之前面,再向上沿著膝關節及股部內側前緣,至腹股溝部進入腹腔之內,屬於本髒脾,絡於骨。再向上穿過膈肌,在食管(咽)兩側上行,連於舌根部,散於舌體之下。此經脈的分支是重新從胃分出,穿過橫膈,流註於心中中,即接手少陰心經(見圖)。

足太陰脾經循行線路圖

  此經引致的病候為舌根僵硬、疼痛,膝和股內側腫脹並厥冷,足大趾運動不靈,納食減少,噯氣,腹脹,大便溏泄,小便不利,腹部痞塊,身體沉重無力,黃疸,嘔吐,胃脘痛,心煩,心下痛等。

  此經脈腧穴有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泉、血海、箕門、沖門、府舍、腹結、大橫、腹哀、食竇、天溪、胸鄉、周榮、大包共21穴,左右合42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