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時代中期女作傢,和歌詩人。姓藤原,本名不詳,別名藤式部、日本紀局。後來被稱為紫式部可能是由於代表作《源氏物語》的女主人公名叫紫姬的緣故;也有因她住在紫野雲林院附近,因而採用紫姓的說法。出身於中等貴族傢庭、和歌的名門世傢。父藤原為時曾任式部大丞、越前守和越後守等職,官運雖然不濟,但擅長寫和歌、漢詩,是當朝第一流的文人。幼年喪母。天資聰穎,在父親的教育下,不僅精通和歌還能熟讀中國的《史記》和《白氏文集》,對佛典和音樂也有較深的的造詣。長德二年(996)秋,父任越前守,式部隨父赴任地,998年春返京。不久,與年長自己20多歲的藤原宣孝結婚,感情甚篤,生一女。長保三年(1001)春,宣孝病故。同年秋,開始創作《源氏物語》。寬弘三年(1006)前後,入宮侍奉一條天皇的中宮藤原彰子(太政大臣藤原道長之女),並奉命為中宮進講《白氏文集》。《源氏物語》就是在這一時期的1007~1008年之間完成的。大約在長和二年(1013)秋離開宮廷,之後境遇不詳。除《源氏物語》外,還有《紫式部日記》《紫式部集》存世。前者為作者自寬弘五年(1008)秋至七年(1010)正月在中宮彰子身邊任侍從女官時所記,流露出作者雖然置身於豪華世界卻無法與之融合的孤獨感;後者是作者晚年從自己的和歌作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集錄,共收入自少女時期至晚年的和歌128首,為瞭解《源氏物語》及作者精神世界的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