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內與皮下出血所致皮膚和黏膜顏色改變的統稱。瘀點為針尖到豌豆大的圓形出血點;瘀斑為血液外滲而形成的較深較大的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紫色或深藍色斑,紫癜可與皮面相平,也可稍隆起,隨發病的時間長短和部位深淺而變化。真皮深部者為青色,隨外滲的紅細胞之血色素的變化可依次表現為紅、褐、綠、黃或棕色,最後消退。

  病因 可歸納為血管病變和凝血機制障礙兩類。血管壁受損或因其脆性、通透性增高所致者有過敏敏性紫癜、瘙癢性紫癜、淤積性紫癜、老年性紫癜等。凝血機制障礙包括血小板質或量異常、凝血活酶及凝血酶生成障礙、凝血酶原減少、纖維蛋白原疾病及抗凝藥物應用過多等。紫癜損害的表現有助於病因的分析。血管性紫癜,尤其是炎癥性者,皮膚黏膜的瘀點多由毛細血管病變所致。凝血性疾病通常出現大的瘀斑和外出血,但無瘀點,毛細血管脆性正常。

  分類 標準不同而有幾種分類法。以血小板數量分類,有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非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管性紫癜)兩種;以病因分類,有特發性紫癜及繼發性紫癜(癥狀性紫癜);以有無炎癥分類,有炎癥性紫癜及非炎癥性紫癜。也有按皮損分類者。

  臨床常見類型 ①單純性紫癜。②老年性紫癜。③過敏性紫癜。

  治療 首先應發現並去除或治療其致病因素。對癥可給抗組胺類藥物和鈣劑及維生素C口服或靜脈註射。嚴重病例無禁忌時可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