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以磚牆和鋼筋混凝土梁、樓板(屋面板)作承重構件的建築,也泛指以磚、石、混凝土塊材作承重牆,其他材料作梁、樓板形成承重構件的建築,還包括磚、石或混凝土塊材砌築的和鋼筋混凝土框架共同承重的建築。

  在許多國傢和地區,磚、石以及土坯在建築中被廣泛應用於砌築牆體和拱形屋頂,但房屋的水準承重結構通常是木結構。如哈爾濱教育書店,是建於1909年的4層磚木結構建築物,為典型的巴羅克風格建築(見圖)。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水泥、混凝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的應用,房屋的水平承重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承重墻體材料也不再采用石塊和土坯,以磚和混凝土砌塊作為承重墻的磚混結構建築迅速興起。一般磚混結構多用於單層或多層的大量性民用建築,尤其是小開間的公寓住宅。高強度磚和砂漿的應用,使得高層磚混結構建築的發展成為可能,例如,瑞士曾用高強度多孔磚建造19層塔式公寓,墻厚僅為380毫米。但一般磚混結構建築自重大,抗震性能差,在高層建築中應用受到限制。

哈爾濱教育書店(原松蒲洋行

  世界各國都很重視用來砌築墻體的砌塊材料的生產。砌塊材料有黏土磚、普通混凝土砌塊、輕混凝土砌塊,也有利用工業廢渣生產礦渣磚和粉煤灰磚等。因為燒制黏土磚的取土會對農田造成損毀,中國耕地資源又十分緊缺,所以在中國許多城市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

  磚混結構建築在設計時應註意:門窗洞口不宜開得過大,且排列有序;內橫墻間的距離不能過大;磚墻體型宜規整和便於靈活佈置;構件的選擇和佈置應考慮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等要求,還要滿足耐久性、耐火性及其他構造要求,如外墻的保溫隔熱、防潮、表面裝飾和門窗開設,以及特殊功能要求。建於地震區的房屋,要根據防震規范采取防震措施,如砌體配筋,設置構造柱、圈梁等。磚混結構建築可以在質感、色彩、排磚圖案、尺度等方面造成樸實、親切而具有宜人尺度的風格。設計時還可以統一考慮附屬建築和庭園環境佈置,以取得和諧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