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著作。1817年在倫敦出版,1819年和1821年分別出版瞭第2版和第3版。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1817年第1版扉頁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以J.邊沁的功利主義為出出發點,把分配問題作為論述的中心,運用瞭古典政治經濟學發展起來的抽象法。李嘉圖認為,人類行為的準則是個人利益,是追求個人功利,即尋求快樂和避免痛苦,而個人追求個人利益同整個社會的利益是一致的,符合社會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他站在工業資產階級立場上,把資本傢追求利潤的個人利益與生產發展、社會財富增加和社會進步看作是一致的。

  全書分為32章,結構比較松散。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的主要內容完全包括在前6章中,其他各章則是李嘉圖理論原則的運用或是對其原理的解釋和補充。第1章論價值,第2章論地租,第3章論礦山租金,第4章論自然價格與市場價格,第5章論工資,第6章論利潤。但在第1章中也闡述瞭工資、利潤和價格理論。第1、2章幾乎概括瞭全書的核心思想。

  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繼承瞭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澄清瞭他理論中的混亂之處,並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論述瞭工資、利潤和地租,說明瞭工資和利潤、利潤和地租的對立,從而揭示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對立和鬥爭。他還論述瞭貨幣理論、對外貿易中的比較成本學說、賦稅的一般原理和原則。此書對政治經濟學理論作出瞭重要發展,使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達到瞭完成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