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漢字的一種書體。又稱史籀大篆,指《史籀篇》所用的字體。《漢書·藝文志》說《史籀篇》是周時史官教學童的書。段玉裁推測“其書必四言成文,教學童誦之,《倉頡》、《爰曆》、《博學》實仿其體”。《說文解字》收有籀文220多個,並指明其時代是西周宣王(前827~前782)時期。

  對於籀文的時代,清末吳大澂和陳介祺提出《說文》所收籀文是東周時代的一種文字。王國維作《史籀篇疏證證》和《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說》。他認為籀文體勢與小篆極近,字形也多與已發現的春秋戰國時代的“春秋戰國之間秦人作之以教學童之書”。唐蘭在《中國文字學》裡說,籀文“是盡量繁復的一種文字,和西周厲、宣期文字不一樣,可是和春秋時到戰國初期的銅器文字卻很接近”。他認為史籀就是《漢書·古今人表》的史留,“古今人表把史留放在春秋戰國之際,正是史籀篇的真確時代”。現在一般認為傳統的說法是可信的。

  

推薦書目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