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體的各種生理機能適應外界環境的晝夜變化而建立起的規律週期。自然界、生物界都有它本身的特有的嚴謹的節律。人體的生物節律與自然節律相適應,人類才得以生存下來。地球上億萬年的晝來夜往,永不停息。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隨之建立瞭有規律的晝夜週期,它與時鐘相似,又稱生物鐘。人類習慣於白天工作夜晚睡眠,與之相適應的是人的機體白天適宜於活動,夜晚身體機能使白天產生的變化得以恢復。

  航太飛行的晝夜節律與地球上的的不同。它的周期與航天器的軌道有關,軌道高周期長,軌道低周期短。近地軌道的載人航天器,軌道周期約為90分鐘,也就是說晝夜周期為90分鐘,24小時內有16個晝夜的變化。航天飛行中感受到的白天和黑夜的時間長短不同。航天器在地球的向陽區飛行是白天,時間長;在地球的陰影區飛行則是黑夜,時間短。航天中的晝夜節律變化,對航天員的生理功能有一定影響。載人航天初期,航天員不適應新的生活制度,睡眠不好,返回地面後,也有睡眠失調現象。後來為保持地面上的生活習慣和晝夜節律,對航天員的作息時間作出瞭科學的安排。借助航天器內燈光佈置來模擬地球上的晝夜亮度變化,有助於航天員適應新的環境,保持正常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