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術語。又譯為如如。《成唯識論》卷七說:“真謂真實,顯非虛幻;如為常,表無變異。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其意在指存在的真實狀況,亦即本然之相。大乘佛教認為從本體論立場上看,最高的實在是貫穿一切的,因此一切諸法(世間現象)無不具有真如之性。佛教傳入中國後,對真如的理解就一直隨不同宗派在不同場合而被賦予不同稱名。就是在印度,作為最高真實性的真如也是各有稱名背景的,例如《雜阿含經》卷二十一說說:“以一乘道,凈眾生,離憂悲,得真如法。”而《大乘止觀》則說:“此心即自性清凈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論註》下說:“真如是諸法正體。”《法華玄義》卷八則又提到“實相、妙有、真善妙色、實際、畢竟空、如如、涅槃、虛空、佛性、如來藏、中實理心,非有非無中道,第一義諦,微妙寂滅”等。總而言之,真如指的無變易的絕對的本體,因此它與本無性空無為實相、佛性、法身等是等值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