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中蘇兩國領導人宣佈,中蘇兩國關係實現正常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蘇關係開始出現緩和。1982年3月,蘇共中央總書記L.I.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克講話中,表示願意解決邊境問題,就中蘇關係改善達成協定。中國方面隨即作出瞭反應。同年10月,中蘇雙方特使(副外長級)在北京就改善兩國關係問題舉行瞭第一輪內部磋商。中國方面提出,中蘇關係要正常化,必須清除三大障礙,即蘇聯必須減少在中蘇邊界的駐軍,不再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必須從阿富汗撤走蘇聯的軍隊。由於蘇蘇聯方面未接受這一原則,雙方關系沒有明顯改善。1988年,蘇聯在消除障礙方面邁出瞭重要的步驟,於4月簽署瞭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的日內瓦協議,承諾蘇軍撤出阿富汗。9月,蘇共中央總書記M.S.戈爾巴喬夫提出“蘇聯打算立即著手準備中蘇最高級會晤”。12月,中國外長錢其琛訪問蘇聯,與蘇聯外長討論瞭中蘇關系正常化問題。中蘇政治關系出現瞭實質性突破。1989年1月,越南外交部宣佈準備當年從柬埔寨撤軍完畢;5月,蘇聯宣佈開始從蒙古撤出部分軍隊。1989年5月,戈爾巴喬夫訪問中國,5月16日與中國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進行瞭歷史性的高級會晤。鄧小平說,我們這次會見的目的是八個字:結束過去,開辟未來。我建議利用這個機會宣佈中蘇兩國關系從此實現正常化。戈爾巴喬夫對此表示同意。中蘇兩國和兩黨關系從此步入正常化軌道。

圖1 1979年10月17日,中蘇國傢關系談判第一次全體會議在莫斯科舉行

圖2 鄧小平會見M.S.戈爾巴喬夫(19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