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節目一科。已絕滅的哺乳動物。這類動物體型差異很大,小者如豺,大者似熊。它的牙齒很像肉食類,但不具備特殊功能的裂齒。最後一個上前臼齒往往臼齒化,上臼齒三角形,有三個鈍圓的尖;下臼齒常有起剪切作用的後跟。下後尖或者缺失或者與下原尖孿生,下前尖低,無下內尖。腳趾很像狼,但頂端分開,發育成爪狀的蹄。

  中獸食性多樣,大體分為4種類型:①肉食類型。牙齒相對小,以雙尖中獸(Dissacuss)為代表。②進步的肉食類型。下牙細長,切割型,下頰齒長寬比率高;一些種長有適應快跑的腳。中獸(Mesonyx)、軟中獸(Hapalodectes)、魚中獸(Ichthyolestes)和小厚中獸(Pachyaenagracilis)屬於這一類型。③雜食–肉食類型。牙齒通常很大,具有齒帶和切跡。代表動物是Pachyaena ponderosaPachyaena gigantea。④壓骨型。下頜肌系強而有力,牙齒相對較大,齒冠磨掉後,齒根仍可繼續起磨蝕作用。表現這種食性的動物有強中獸(Harpogalestes)、蒙古中獸(Mongolestes)和蒙古爪中獸(Mongolonyx)。

  有人把中獸科分為兩個亞科:中獸亞科(Mesonychinae)和軟中獸亞科(Hapalodectinae),也有人將後者自成一科,化石全部發現於北美和歐亞大陸。全科已發現約18個屬和幾十個種。其中北美7個屬,歐洲僅2個,而亞洲多達16個屬,發現在中國境內的就有15個。從地史上看,它們從中古新世出現,一直延續到早漸新世,並在中古新世和晚始新世時有兩次較大的輻射。

  有趣的是,最老的屬種,如湖口獸(Hokoutherium)等;最晚的代表,如蒙古中獸;最小的成員,如閻湯掠中獸(Yantanglestes)和軟中獸在中國均有發現或僅發現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