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收字最多的漢語字典。陸費逵歐陽溥存等編。共收4.8萬多字,其中包括方言字和因翻譯外文而創造的新字,較《康熙字典》多1 000餘字。1909年開始編纂,1914年編成,1915年中華書局出版。

《中華大字典》書影

  這部字典的分部與《康熙字典》相同,仍為214部,唯筆畫相同的部首在排列次序上小有變動。每字下的註音都采用《集韻》的反切,並加直音,但又加註《佩文韻府》106韻的韻目,以資參照。書前附《切韻指掌圖》,以明反切聲韻的類別。該字典的特點是解釋簡明,並有近代自然科學知識。字下每一義隻引證一條,而每一義又都分行排比,眉目清楚,極便檢閱。其中形體相同而音義並異的都另列一字,義同音異的則隻列一字,這是一種創舉。例如傷害的“害”(hɑi)與訓“何”的“害”(hé),衣冠的“冠”(ɡuɑn)與“以為冠”的“冠”(ɡuɑn),都分為兩個字處理。書末附有筆畫檢字,以便尋檢。其缺點在於釋義過求詳盡,有時不免重復;引書也有未出篇目的。然而它是《康熙字典》之後首先進行革新的一部字典,改正《康熙字典》的錯誤4 000餘條,還有許多地方可補《康熙字典》之不足,仍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