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傢蠶等蛾類的卵進入滯育狀態的昆蟲神經肽類激素。昆蟲的滯育大多受到昆蟲激素的調控,隻有在傢蠶等一些以卵滯育的昆蟲中才發現有滯育激素,其他蟲態滯育的昆蟲,滯育多由保幼激素、蛻皮激素、促前胸腺激素等參與調控。滯育激素由咽下神經節分泌釋放,通過同大腦聯繫的咽側神經受到腦的調控。

  滯育激素的分離純化 1957年首次從咽下神經節抽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命名為滯育激素,此後後開始瞭大規模的分離純化工作。通過氨基酸一級結構的測定顯示,DH是一個含有24個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為2 645,在C末端被酰胺化。如果每頭蛹註射僅5納克的DH,即可誘導約20%的滯育卵。人工合成的DH顯示出具有與天然分離的DH同樣的誘導活性。

  滯育激素的作用機制 研究表明DH作用的目標器官是卵巢。滯育傢蠶蛹的咽下神經節分泌DH,經血液傳遞到卵巢,引起雌蠶蛾產下滯育的卵。給不滯育的多化品種蛹體註射DH後,常常得到滯育與非滯育兩種混合卵。若要得到100%的滯育卵,必須在蛹期多時期、多次註射DH。可見卵的滯育與否,是以每個卵粒來決定的,而不是整個卵巢。當卵細胞在雌蠶蛹卵巢內發育到500~600微克大小時,DH才能誘導滯育,卵細胞發育的早期及成熟期均不受DH的影響。

  DH是通過一系列反應導致卵巢內海藻糖酶活性提高,使血淋巴中的海藻糖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進入卵母細胞進一步合成糖原誘導卵滯育,故海藻糖酶是滯育激素調控代謝過程中的關鍵酶。體外分析表明伴隨海藻糖酶活性的增加,滯育卵增加。將DH註射進除去咽下神經節的蛹體,卵巢海藻糖酶信使核糖核酸(mRNA)增加7倍,不除咽下神經節的蛹海藻糖酶mRNA僅增加3倍。體外保育卵巢證實DH能提高海藻糖酶mRNA水平。以上結果清楚顯示DH是通過促進海藻糖酶的mRNA的轉錄來提高海藻糖酶的數量,進而提高酶活性,最終改變代謝途徑,誘導卵滯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