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朝陳至隋初書法傢。名法極,俗姓王,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王羲之七世孫。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6世紀後期。與兄孝賓皆出傢為僧,因出傢在永欣寺,人稱永禪師。傳說他學書30年,用廢的筆頭,裝滿五大竹簏,埋地下,謂之退筆塚;求他字的人多如市,將其門檻磨穿,裹以鐵皮,謂之“鐵門限”。曾臨《真草千字文》800餘本,分施浙東各寺。智永書法造詣很深,法度謹嚴,精熟過人。其《真草千字文》真跡,在唐代已經很少,宋代更為難得。現在傳世的本子主要有三種:一是墨蹟本,在唐代已已流入日本,現藏日本正倉院;二是北宋大觀三年(1103)薛嗣昌刻本,現存西安碑林;三是南宋《群玉堂帖》殘本,隻存40行,原石早佚。

《真草千字文》墨跡本(日本正倉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