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人體內外各種出血證的方劑。以涼血、化瘀、收澀、溫經止血等為主要作用。廣泛用治血溢脈外而出現的全身不同部位的出血,如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外傷出血等各種出血證。

  組方結構 出血證較為複雜,病因有寒熱虛實之分,病位有上下內外之別,因此止血劑的組方配伍應做到:①審因組方。因血熱妄行者,治宜涼血止血,常用小薊、側柏葉、白茅根、槐花等藥為主,配以清熱瀉火藥組方;陽陽虛不能攝血者,治宜溫陽止血,常用灶心黃土、炮薑、艾葉、棕櫚炭等藥為主,配以溫陽益氣藥組方;沖任虛損者,治宜養血止血,常用阿膠等藥為主,配以補益沖任之品組方;瘀血阻絡、血不循經者,治宜化瘀止血,常用三七、茜草、蒲黃、花蕊石等藥為主組方。②辨位配伍。上部出血者,可酌配少量引血下行藥,如牛膝、代赭石等以降逆;下部出血者,輔以少量升提藥,如焦芥穗、黑升麻等以升舉;腸風下血,多配用槐花、地榆等;尿血者,多配用小薊等。代表方劑如十灰散咳血方槐花散小薊飲子黃土湯等。

  使用註意事項 ①掌握病情的標本緩急。突然大出血者,當急則治標、著重止血,如氣隨血脫,則急需大補元氣,以挽救氣脫危證為先;慢性出血者,應著重治本,審因組方或標本兼顧。②止血慎防留瘀。對於出血初期或出血兼有瘀滯者,可在止血劑中輔以適當的活血祛瘀之品或選用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藥,使血止而不留瘀;至於瘀血內阻、血不循經所致的出血,法當祛瘀止血為先,因瘀血不去則出血不止。③服用止血散劑。可裝入膠囊吞服,或用藕汁、京墨調服更佳,切勿直接倒入口腔引起嗆咳,加重出血。④辨證食療。血熱出血證者,飲食宜清淡流質如藕汁、梨汁、西瓜汁等可助清涼止血之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若屬虛寒性出血證,宜食高營養、易消化的食品如大棗粥、山藥粥、茯苓粉粥等,以補益氣血、理脾和胃,襄助益氣攝血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