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種以上的彩色絲線顯花的多重絲織物。中國發明的傳統絲綢品種。明以前是中國絲織物裏聲譽最隆、等級最高、裝飾最有代表性的品種。中國北方、西北、西南的民族更多地用錦裁造服裝,漢族則更看重其裝飾及欣賞作用。

圖1 漢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

  錦的出現不晚於西周。戰國中期的楚墓中,已有相當成熟的實物出土。魏晉以後,西方國傢也開始織錦,其中成就較高、並影響到中國的有薩珊波斯、拜占廷和中亞。唐以前,中國錦大抵采用經線起花的技術織造,後世稱之為經錦。隨著同西方交流的增多,至唐則啟用西方傳統的緯線起花技術,此後的產品基本是緯錦。同經錦比較,緯錦圖案更精細,形象更準確,色彩更豐富。

  戰國至秦漢,錦的圖案多以動物紋樣為主題。漢代錦紋中的動物往往出現在起伏的雲氣裡,即所謂雲虡紋,它直到魏晉仍占有重要地位。自南北朝後期始,受西方影響的聯珠圈紋成為最典型的圖案組織。聯珠圈內通常為各種祥禽瑞獸,花紋形象愈益寫實。從公元8世紀初起,圖案化的寶相花和寫實性的花鳥紋相繼崛起,從此錦紋最常見的主題由動物轉移到花卉,雖然有過起伏,但時代越晚,花卉紋的地位越重要,寫實的風氣越流行。

  中國封建時代的都城往往設有官府的織錦作坊,都城以外也總有著名的產錦之地。漢代,陳留郡的襄邑(今河南睢縣)織錦名氣最大。魏晉至唐宋,成都的蜀錦一直是中國錦的代表。唐代,揚州錦也享有盛譽。元代,織金錦風靡天下,主要產區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南)為代表的北方。明清時期,南京的雲錦和蘇州的宋錦是最著名的品類。現當代,南京、蘇州、杭州仍是中國錦的主要產地。

圖2 唐代寶相花紋錦琵琶囊

  錦中較特殊的一類是以金線織花的織金錦。它在中國的連續傳統應肇始於隋,元是其鼎盛期。元代的織金錦分納石失和金段子兩類,其中納石失主要由蒙古統治階層占有,基本依靠穆斯林工匠在官府作坊中織造,產量稍小,但影響更大。

  中國錦的織造分佈廣泛,如新疆的維吾爾族,西南的黎族、壯族、傣族、侗族、瑤族、苗族、土傢族等都各有富於民族特色的織錦。維吾爾族的艾德萊斯錦為絲經絲緯。以幾何紋樣見長的西南各民族織錦多為絲棉混織。邊遠地區織錦的歷史晚於內地,其織造雖延續至今,但對其起源和發展卻知之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