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針灸學集大成之作。又名《針灸大全》。10卷。明代楊繼洲撰,靳賢校正,首刊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楊繼洲,名濟時,浙江衢州人。明嘉靖至萬曆年間,任太醫院醫官,行醫40餘年,尤精於針灸。他曾以傢傳驗方,融會諸傢針灸著作,並參以個人經驗,撰成《衛生針灸玄機秘要》3卷(已佚)。萬曆年間,因治癒山西監察禦史趙文炳痿痹之疾,趙氏得閱《玄機秘要》,擬為之付印。但他認為該書尚不完備,複復廣求群書,采集有關針灸之法,並附以供太醫院考繪而用之銅人明堂圖,編著為《針灸大成》。晉陽人靳賢受趙氏之托,曾為之校正。

  該書在《衛生針灸玄機秘要》一書的基礎上,進一步廣泛輯錄瞭前人與針灸有關的論述。其中卷一輯錄瞭《內經》、《難經》等書的針灸理論原文;卷二、卷三為針灸歌賦;卷四為針法;卷五為子午流註及靈龜飛騰針法;卷六、卷七為經絡和腧穴及經外奇穴;卷八是諸癥針灸治法;卷九選錄瞭名傢針灸方法、灸法及自己的針灸治療醫案;卷十錄陳氏(佚名)《小兒按摩經》一書。該書取材廣博,考證穴位較詳,所列病種較多,並有作者臨證醫案之記錄,為明以後學習針灸學的重要參考文獻。缺點是編次較亂,選材有欠精妥之處。

  現存版本50餘種,通行的為10卷本。另外,1737年章廷珪的木刻12卷本,乃是將坊刻《銅人針灸經》與《西方子明堂灸經》二書合稱《銅人腧穴》附刊於書末而成。現存最早為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初刻本。1949年後出版有10卷本的排印本,196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合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