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代哲學傢R.羅蒂的最主要的代表作。1979年在普林斯頓出版,中譯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在本書中企圖通過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批判,超越傳統的哲學觀念,達到一個新的哲學觀念。作者認為,自柏拉圖以來,西方的傳統哲學,始終為“心靈是世界的鏡子”這一比喻所誤引,認識論成瞭哲學研究的中心,特別是經過R.笛卡兒和I.康得的努力,這種工作更達到瞭頂峰。按照這種理論模式,哲學的基本任務是探討心靈的結構以以及知識何以可能的條件,回答主觀是如何與客觀相符的,等等。但是,羅蒂認為,這種認識論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事實上根本不存在心物二元的對立。所謂認識(知識)並不是什麼心靈對事物的本來面目(本質)的反映,而是社會化地對某種經驗的辨析。

  反對傳統的認識論,是為瞭反對本質主義、反對表象主義,為哲學樹立一種新的形象。羅蒂明確宣佈,所謂“純粹的哲學問題”過時瞭,哲學作為人類知識的基礎的地位喪失瞭。他說:“哲學不再是一門關於永恒主題的學問的名稱,相反,它是一種文化類型,一種人類交流的聲音。這種交流在某一時間內圍繞著某一論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