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書法傢。字伯英。敦煌淵泉(今甘肅瓜州東)人。父張煥,為太常卿,徙居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張芝勤學好古,擅長章草,又善隸書,始作一筆飛白書。他的墨蹟當時就很寶貴。三國魏韋誕(字仲將,官光䘵大夫)說他的書法超前絕後,獨步無雙,稱為“草聖”。晉王羲之評論漢、魏書法墨蹟,首推鐘繇、張芝,以為其餘皆不足觀。並說自己的書法和鐘繇、張芝可以相對抗,或者可能超過,但和張芝的草書隻能並並行。南朝庾肩吾《書品》,列張芝、鐘繇、王羲之三人書法為上之上品,並說張芝功夫第一。張芝對草書的貢獻是將古代字字區別的草法,改創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將其章草、草書列為神品之首,隸書為妙品之首。書跡流傳至今的有宋《淳化閣帖》第二卷中的《冠軍帖》、《欲歸帖》、《二月帖》和《八月帖》等。鑒賞傢認為除《八月帖》外,餘皆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