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教育傢。字子薑,號保羅。河北鹽山人。卒於上海。幼年上私塾,隨祖父攻讀詩書,並習練武術,先後畢業於東三省講武堂、國民政府陸軍大學將官班。曾參加辛亥革命時推翻清廷帝制的湙州起義與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雲南起義。在京郊南口大戰中,任國民軍總司令,剿討軍閥混戰,有力地配合瞭北伐軍勝利進軍。1927年,時局突變,毅然脫離軍界,全身心投入宣導武術(當時稱國術)運動。他熱心奔走,在李烈鈞、馮玉祥、蔡元培等積極協助下,於1928年3月24日在南南京創建國術研究館,7月改組為中央國術館,自任館長。他提倡移風易俗,努力改變人們把國術視為“民間雜耍賣藝”的偏見,提高瞭國術的社會品位,使國術成為全民共有的文化精神財富。1928年和1933年,在南京兩次成功地組織領導瞭“國術國考”,為以後武術比賽奠定瞭基礎。1929年後在中央國術館內成立瞭體育傳習所。後將傳習所改為中央國術館體育專科學校,並更名為國術體育專科學校,自任校長。中央國術館、國立體專的教學,賦予武術以強烈的愛國主義內涵,明確提出“健身強種,自衛衛國”,“明恥教戰,強種禦侮”的訓語,培養瞭大批熱血愛國青年。1936年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德國柏林舉行,他發起並組織選拔國術界國手,組成國術代表隊前去參加表演,在大會內外引起轟動。當時輿論界稱:“中國國術具有藝術、舞蹈、奮鬥三大特色,反映瞭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及尚武精神。”為此,他獲得瞭第11屆奧運會以“五環”為標志的紀念章,被譽為“中國國術開始走向國際體壇的第一人”。1948年,中央國術館閉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被特邀為全國政協第二、三、四屆委員。1956年擔任全國十二單位武術表演大會評判委員會主任。著有《東遊感情錄》、《國術與國難》《國術與體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