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北省轄地級市。位於省境西北部。轄橋西區、橋東區宣化區下花園區4區和宣化、張北、康保、沽源、尚義、蔚縣、陽原、懷安、萬全、懷來、涿鹿、赤城、崇禮13縣。面積36 829平方千米。人口435萬(2010),有漢、回、蒙古、朝鮮等18個民族。市人民政府駐橋西區。戰國時屬燕國北境,三國魏晉時為烏桓校尉治所。明宣德四年(1429)築張傢口堡,始有張傢口之之名。歷為州、府、縣治。清雍正二年(1724)張傢口廳曾僑治於此。1928年建察哈爾省,張傢口為省府駐地。1939年設市。1945年為晉察冀邊區政府所在地。1952年劃歸河北省。市境位於冀西北山間盆地北部,北靠壩上高原,南處洋河盆地,海拔720米。境內多山,如東太平山、西太平山、鳳凰山、高泰山等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7.5℃。平均年降水量400毫米,無霜期短,多風。清水河、洋河等流經。地層古老,有一斷裂帶,侵入巖發育,富煤、鐵、金、銅、錳、鉛、銀等礦藏資源。中國自行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終點,後鐵路延至包頭,稱京包鐵路。公路發達,地勢險要,在歷史上,張傢口作為軍事重鎮,素有“神京屏翰”之稱,歷為兵傢必爭之地。也是著名塞外陸路商埠。皮毛加工業發達,有“皮都”之稱。有毛皮、毛紡、麻棉紡等工業,獨具特色。農業主產玉米、高粱、小麥、莜麥、亞麻等。盛產牛奶、葡萄。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建成以采礦、機械、食品、冶金、化工、輕紡、電力為主的工業城市。是河北省毛紡、麻紡基地,也是機械工業基地之一。裘、革上衣,羊剪絨和掛毯暢銷國際市場。特產口芪、口蘑、宣化葡萄和“口皮”、“口羔”馳名中外。京包鐵路、大秦鐵路,109、110、112、207國道穿境。名勝古跡有賜兒山、水母宮、鎮朔樓、清遠樓(見圖)、五龍壁和遼墓等。

張傢口市清遠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