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詩人。字懿孫。南陽(今屬河南)人,一說襄州(今湖北襄陽)人,不確(見傅璿琮《唐代詩人叢考·張繼考》)。約生活於756年前後。玄宗天寶十二載(753)進士及第,肅宗至德中與劉長卿同為禦史。代宗大歷年間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分掌財賦於洪州(今江西南昌)。與皇甫冉、劉長卿交誼頗深,歿於洪州後,劉長卿曾作《哭張員外繼》痛悼之。

  張繼詩現存約40首,主要是紀行遊覽、酬贈送別之作,多為五言、七言律詩及七言言絕句。七絕《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情致清遠,歷來為人所稱道。《送鄒判官往陳留》等詩,寫北方中原地區因為長期戰亂的破壞,農村正常的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表現出對平民生活的關切,現實性較強。中唐時高仲武《中興間氣集》選其詩3首,雖不多,但評價很高,稱為“秀發當時,詩體清迥,有道者風”。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詩1卷,《全唐詩》也編錄其詩為1卷(卷二四二)。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