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理論傢、教育傢、戲曲史傢。原名姚禹玄。湖南長沙人。卒於北京。早在1933年左翼劇聯時期,就開始從事戲劇活動。在將近半個世紀的編輯、教學、研究和領導戲劇運動的實踐中,撰寫瞭大量有關戲劇藝術和戲劇運動的評論、講稿、報告、論文和專著。1939年發表的論文《話劇的民族化與舊劇的現代化》,由於較早接觸話劇向戲曲學習和戲曲改革的問題,引起瞭戲劇界的註意。1952年調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後,全力投入戲曲革新工作,對編演現代戲、新編歷史史戲和整理、改編傳統劇目等問題進行瞭深入探討。他註意深入基層,同劇作者、演員和劇團保持經常的密切的接觸,有較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曾先後到蘇聯、民主德國、印度和羅馬尼亞等國考察,能通過中外各種不同藝術的比較,科學地把握和總結戲曲藝術規律。他重視戲曲基礎理論的研究,主張研究戲曲理論必須先研究戲曲史。他與郭漢城先後共同主編的《中國戲曲通史》(1981)和《中國戲曲通論》(1989),從縱橫兩個方面,探討戲曲的藝術規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瞭新的探索和突破,為實現建設中國戲劇理論體系的理想邁出瞭堅實的一步。他的戲曲理論專著《戲曲藝術論》(1980)從戲曲史的角度,考察瞭戲曲文學、表演、導演、音樂和舞臺美術的形成、發展,從美學上總結瞭中國戲劇文化的特殊規律,並結合北雜劇和昆曲興衰的歷史經驗,明確提出瞭戲曲藝術必須順應時代不斷革新的要求。主要著作有《戲劇概論》(1936)、《戲劇藝術引論》(1942)、《論新歌劇》(1958)、《論戲曲表現現代生活》(1958)、《張庚戲劇論文集》(1981、1984)等。張庚歷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東北魯迅文藝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戲曲學院院長,《戲劇報》主編,中國戲劇傢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