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說傢、翻譯傢、出版傢。原名樸華,字太樸;改名樸,字孟樸,又字小木、籀齋,號銘珊,筆名東亞病夫。江蘇常熟人。卒於常熟。幼承父命,習舉業,而篤好文學。光緒十七年(1891)中舉。次年赴京會試,以墨汙考卷出場,其父為他捐官內閣中書。在京與文廷式、江標等名士切磋史地金石諸學,並結識洪鈞及其妾趙彩雲(賽金花)。常出入戶部尚書翁同龢之門,甲午戰爭時,支持翁同龢龢力主抗敵。二十一年,被薦入同文館特班學法文。次年,欲考總理衙門章京,而內閣不予保舉,憤而歸裡。二十三年,至上海籌辦實業,與在滬之譚嗣同、林旭、唐才常等維新派常相過從,計議新政。

  光緒二十五年(1899),因父亡守孝居鄉,與張鴻徐念慈創辦常熟第一所新式小學中西學社。此前,在上海結識曾以外交官隨員居法國多年的陳季同,得陳指點法國文學,自此數年內閱讀瞭大量西歐文學名著。光緒二十八年後,曾經營蠶絲業,不利。三十年,與徐念慈等在上海創立小說林書社,同年開始長篇小說《孽海花》的創作。三十三年,又創辦《小說林》雜志。曾參加立憲運動,加入“預備立憲公會”,但對革命持同情態度,與金天翮、黃人等交往。曾與馬相伯等反對清政府借英款築滬杭甬鐵路,支持招集民股。又參與聯名抗阻殺害秋瑾的浙江巡撫張曾敭調任江蘇,幾遭清政府捕拿。

  光緒三十四年(1908),小說林書店因資金困難歇業。次年,曾樸再入政界,在兩江總督端方幕中任財政文案,後以候補知府分發浙江,任寧波清理綠營官地局會辦。辛亥革命後,被選為江蘇臨時議會議員,曾支持贊助蔡鍔、陳其美、鈕永建等人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活動。1914年後,歷任江蘇官產處處長、江蘇財政廳廳長、政務廳廳長等職。1926年辭職。

  1927年與其長子曾虛白在上海開設真美善書店,創辦《真美善》雜志,並繼續進行小說創作和翻譯,著手改寫和續寫《孽海花》。1931年,《真美善》雜志停刊,他回到傢鄉常熟,潛心園藝,遊憩養病,直到病故。

  曾樸交遊廣泛,閱歷豐富,對當時社會各階層人物有過直接的接觸與觀察。並對中國的傳統學問和各種文體都比較熟悉,又通法國文學,有深廣的文學素養。代表作《孽海花》是清末新小說中思想和藝術成就較高的一部作品。此外,還有自傳體小說《魯男子》第一部《戀》,戲曲《雪曇夢》院本。

  曾樸在翻譯法國文學方面也貢獻突出。譯作有大仲馬的《馬哥王後佚史》,V.雨果的小說、戲劇《九三年》、《鐘樓怪人》、《笑面人》、《呂克蘭斯鮑夏》、《歐那尼》、《克林威爾》和《嬉王》等多種,É.左拉《南丹與奈儂夫人》,還有莫裡哀戲劇《夫人學堂》等。詩文集及讀書札記多種,均未刊印,已發表的單篇散見於《小說林》和《真美善》雜志及《曾公孟樸紀念特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