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吐蕃時期的王陵區。位於西藏自治區瓊結縣木惹山北側和雅礱河邊。年代為7~9世紀。埋葬著包括松贊幹佈在內的十多位吐蕃贊普。1959年後此處經勘察和多次考察。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藏瓊結藏王陵分佈圖

<

  藏王陵分為木惹和頓卡達(今譯東嘎溝口)兩個陵區(見圖)。前者在西,現有陵墓13座;後者在東,現有陵墓7座。陵墓多有高大封土堆,平面有方形和梯形兩種,以土、石分層夯築。較大的邊長100多米,高出現地面10米以上。陵墓大多早年被盜,地面遺物尚存6號陵前石獅1對,7號陵左方吐蕃王赤德松贊紀功碑1座。木惹陵區自松贊幹佈時開始營建,吐蕃王朝盛期的贊普多埋葬於此。頓卡達陵區主要埋葬松贊幹佈以前的吐蕃先君先王,以及意外死亡的贊普、王子等。依據藏文文獻進行研究,各陵主人已大致可以確定。藏王陵的地形選擇,主陵前左右兩翼式的佈局,墓碑、石獅的形制和紋飾等,都一如唐制,這些是當時漢藏文化交流的見證。

  

推薦書目

 王仁湘, 趙慧民, 劉建國等. 西藏瓊結吐蕃王陵的勘測與研究. 考古學報, 2002(4).